怎样避免着床失败?用什么“工具”防止“到口的肥肉跑了”?
- 1 -
植入前诊断 (PGD):
胚胎移植前的疾病筛查,选健康胚胎移植,增加怀孕机会。
- 2 -
扩展囊胚培养
包括将胚胎在体外培养5 天,直到它们达到囊胚阶段,胚胎移植在第 5 天而不是第 3 天进行。通过长期培养,可选具有更大着床能力胚胎,因为劣质胚胎无法成功发育成囊胚并提前停止发育。
- 3 -
宫腹腔镜手术
当子宫或输卵管结构变化时,解决反复植入失败的手术干预才有效。例如,有输卵管积水倒流入宫腔,或多次宫外孕者,行输卵管切除术或结扎术。宫腔镜术可去除子宫内膜息肉,纵膈、或肌瘤、分离宫腔内粘连,为胚胎正确植入“探路”。
- 4 -
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 (ERA)
排卵后,子宫内膜有变化,对胚胎具有接受性,只能持续一段时间。这段植入时期称植入窗口。子宫内膜活检,确定子宫内膜何时更易“求抱抱”,将囊胚“准时投怀送抱”。
超声和激素检测:用超声波测内膜厚薄和结构,据美国理查德博士研究提醒:子宫内膜在8-10毫米间,做试管婴儿成功率最高。如果试管婴儿接受者子宫内膜过厚,即有可能“老化”,须给子宫“刮痧”(诊刮),这是更新子宫内膜,并增加容受性的新技术。如果内膜过薄,需经荷尔蒙分析雌、孕激素,催乳素、甲状腺功能等,行药物调理。
- 5 -
药物治疗
如果检测到内分泌变化、易栓因素或免疫变化,一些药物可促胚胎着床。例如,低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是非常有效的药物,可以减少有血栓形成风险,并可增加内膜下血流,“浇灌”因人流过多等变薄的“内膜土壤”,增厚,凝血障碍通常与反复流产或胎盘早剥有关。治疗应在整个怀孕期间持续进行,直到婴儿出生。
调节内分泌,补充黄体酮,避免黄体功能不全。因用药防止过早排卵和取卵影响,会出现黄体分泌不足,合适黄体酮水平是20-30ng/ml,易植入成功。
如果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“沙子”,例如通过对子宫内膜中浆细胞(CD138 阳性细胞)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,可怀疑慢性子宫内膜炎,行抗生素治疗“挖沙”,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。
|